2014年10月28日星期二

72. 感冒誌。卞夫卞的女人們x蝶戀花。 黑色星期一。十一騷動



已購票

I-stage               《走婚》
香港話劇團  轟隆》
W創作社     《男男女女男》
香港話劇團  《俏紅娘》

「隨想」的定義就是字面這麽簡單:看完戲,想到什麼便說什麼,東拉西扯,分享一些看劇的點滴,亦作為多給劇團正面回應和鼓勵的渠道。


十一騷動之短句零章 - 觀後随想 

看過《1967(69),當然不會錯過這延續篇,十一騷動是不同手筆下產生的十一齣短劇,跟它相似的安排,不太久前看過的有七位導演眼中的40@2012(52),不過今次是分作兩場獨立演出:A. 短句;B. 零章。演員基本上是1967》四男兩女的班底,《1967》還加上台灣的何欣旅為客席,今次則有强力外援「老」(not so much on age) 戯骨蘇育輝。另外還有不乏演出經驗的「新秀」王曦玟和林泳怡 (只在短句》中的一場出現,巴士乘客不算數)

短句 (星期六下午看)

陳敢權的《菠蘿炸弹奪繽Fun》是構思巧妙,精彩的opener,借一個曾經頗受歡迎的電視遊戲節目,鋪陳對立兩面的立場,而感性地用一個如《日出》裡翠喜的人物,訴說因這對抗而產生的一個悲劇故事。潘惠森的《鴛鴦。菠蘿。油》是很潘惠森風格的作品,而且內容豐富,短短廿分鐘,起乘轉合,還有蒙太奇,從很有時代感的茶餐廳幽默,至深層的如何因一次當年經歷而至前途盡毁的心理故事,極品!謝傲霜的《認罪》,就如她在藝頻》訪問中解說,點出當年一個怪現象,為了輕微的(派傳單,甚至手持道具大刀排舞) 被捕後,認罪就放人,不認罪有牢獄之災。以《最後晚餐》揚名立萬的鄭國偉又一力作《菠蘿陣》好看煞人,困獸鬥的場景裡,「左仔」和「黃皮狗」節奏時鬆時緊的互jam過程裡,有不慌不忙的character development,亦不忘交待大時代背景。短句》壓軸,吳國坤的《巴士奇遇記》,是懷舊的隨筆,看着彷彿是一頁頁翻下去,貼着略已帶黃的黑白相簿,很舒服。

零章 (星期日晚上看) 

羅靜雯的《靜音》帶出零章」,驟看疑是Night at the museum》的橋段,其實不然,兩個被展覽的原來不是雕像,而是演員扮的展品,帶出來的卻是個有趣的意念:有名有姓的人其實是否一定就是真的自己,也暗地提問當年參與雙方行動的人,真的是不同的個體,還是可以對調的棋子?滿道的《回到大墈村》是一個關於左派工人給幕後搞手利用完便掉棄的故事,老人和外孫女對話中倒敘的手法用得好之外,角色的似有還無更是神來之筆,令故事更加悲涼。陳炳釗的《遺鞋》的手法清新獨特,用三個旁觀 敘述者 說故事,對演員要求很高,張學良,薛海暉,譚芷翎三人不負所托,連環循迴不絕的台詞和複雜動作展現了純熟無縫的配合,至於故事,當年經歷過67的人很快已知道是說林彬,但平行加上另一角度:七歲的天真小童追看裝甲車,使事件更立體。

零章」有中休,之後何應權的《方舟上的猴子》略作轉調,把場景帶到67期間呆在台灣海峽的一艘貨船倉底一個局促的房間,四個性格各有不同的海員分別訴說自己的故事,很有趣味性。同樣地龍文康的《手捉手》 其實跟1967年沒有太直接關係是用一個小比喻去講六七年跟現在” (上述《藝頻》訪問),看過龍文康的《大龍鳳》和《過戶陰陽眼》,已知道他的功力,今次他用了陳巧文爬樹的荒謬處境,確是寫得好好玩。更妙的是胡境陽壓軸的《地下通道》,一條又實體亦虛幻的時光隧道裡,67的抗英工人遇上14的抗爭青年,錯摸中暗含哲理,當年和今天的因果循環,套一句如果他選特首我一定投票的人的常用語:「耐人尋味」

整體演出 (綜合十一場)

兩位只參與一場演出的「新秀」穩健,分別刻劃兩個不同的性格鮮明。七位主要演員在十一場中分别演繹出自不同編劇筆下很多不同角色,整體上戲份有多有少,每一場裡也有正有閒,但都分別有自己「閃亮的光彩」moment:查國林感人至深的是《回到大墈村》風燭殘年的左派工友血淚史;該劇亦給鄧艶玲很大發揮,隨着劇本的蒙太奇在老中青三類型中遊走,而且完全沒有化妝,單靠語調的變化,非同小可黃漢樑最「百變」,「爛撻撻」的伙記,純情的巴士佬 (actually) ,可憐蟲的海員,理想和迷惘之間的抗爭青年,都各自精彩; 譚芷翎今次戯份較少,代表作是《認罪》裡掘強不屈的抗英女學生,而不可不提的是巴士上六十年代「旗袍女子」優雅扮相,比起當年公認是第一美人的林黛,毫不遜色;自己最喜歡的是上面提過薛海暉和張學良「左仔」和「黃皮狗」的對jam;蘇育輝《鴛鴦。菠蘿。油》裡的「男人」層次最深,也是一絕。



黑色星期一 - 觀後随想 

這演出卞士簡直是夢幻組合,留個關子,先說莊梅岩這新劇本,六個故事的處理手法靈活,求變:Ellen最先出場,但丈夫的出現卻是壓軸的一場; Alice 出現多次後才正式有對白; 推銷員沒有一個恆常對手,而較常規的兩對則是:女傭/老婦和記者/醫生; 輪椅和巴柔蓆巧妙地成為兩個極端對比的motif;串起全劇的自然是歌者;Alice 其實可寫兩個不同人物的故事 - 拜父症候群和不育夫妻。

未說卞士,首先提一下很高興重見甄詠蓓台上風采 (雖然只是導演謝幕) ,亦當然記得場刊提到她劇場組合」年代的代表作兩條老柴玩遊戲》,以至更早的《男人,張生,Romeo》和《跟往個靚妹氹氹轉》。
  
說到卞士,又豈是PIP舊班底歸位(泰臣,智堅和Rosa ) 這麼簡單?首先,這是個「HKRT+「中英」新舊組合。朱謙是應屆「中英」高濃度參與 演員眾所周知,郭翠兒卻是在離開「中英」後在編,演兩方面,於小品”niche創出佳績。RosaPIP之前已有豐富的演藝生命,「HKRT」舊人,第一次看她卻是英語演繹的《北京人》,是2007曹禺作品選繹《萬家之寶》裡的折子戲,而看過她不計其數的作品中,代表作可能是獨腳戲《冬之祭》(36)。特別高興的是看到同是HKRT」舊人的陳安然,並從場刊知道她離開話劇團原來是出國進修。扮野高手Tyson 在配合推銷員一場大展拳腳,從惡上師到潑小孩,滿足了觀眾的渴求。形體指導李敏兒兼落場Caroline演得極傳神,但婆婆造型上卻是個子略為高大,雖然沒有明文規定老病婦必需瘦小,但舞台上直接視覺 (簡稱直覺”-LOL) 畢竟占頗大比重,又不以電影可用鏡頭變魔術 (例如Philip Seymour Hoffman Truman Capote,又或LOTR裡一眾哈比人),想到《夢魅雪夜(43) 裡的郭翠兒,覺得她對這角色較適合。

整體配合一流:簡潔的佈景,恰到好處的錄影,過場時的流暢形體運用,精心策劃的音樂 (現場及錄音),有心思的燈光,令原本已精彩的文本和演繹更生色不少!最後不能不一提:玩盡Whatsapp 的一段戲,連我這個可能是全個葵青劇院裡唯一沒有Whatsapp的觀眾,也看得樂不可支。

附錄:「藝頻」專訪

卞夫卞的女人們x蝶戀花 - 後随想


看完《十方一念》(70) 之後,正閉翳何時再有機會欣賞ATL,喜見「新視野藝術節」這特别演出,如何能放過?遂有連續兩天遠征葵青的壯舉。今次演出大致上是《十方一念》主力 (梁智聰,阮煒楹,馮兆珊,陳栩炘) ,加上形體設計的莫穎詩落場演出。Lobby免費演出的《卞夫卞的女人們》,還有蒙潔 (上次看她應該是去年的《許三觀賣血記》- 58) 在後面上一層仙女散花,這花瓣亦成為串連兩劇的motif,同時她也擔任《蝶戀花》的中心人物納蘭性德。陳瑞如則在旁睇場

今次演出是應邀「新視野藝術節」,比起常規演出,籌備時間較少,因此沒有太多宣傳,但從FB也一鳞半抓,得到不少資訊,例如Phoebe 第一次反串, Grace葵青Black Box 就演得多,大堂都係第一次啊!!!” 等,從宣傳單張上亦得到對演出模式和內容的概念,包括納蘭性德。觀劇之後,再看到FB上各演員訪問錄影,更特別開心。



《卞夫卞》「外傳」對我特別有意義 -《七個箱子》正就是讓我認識ATL的第一齣作品,今次《女人們》形式主要是體,加上少量的VO,一開始便是梁智聰演卞夫卞的精彩體示範,然後是各演員分別演他的妹妹 (莫穎詩),和他有過親密關係的Felice Bauer (馮兆珊) Dora Dymant (阮煒楹),還有和他只有數面之緣而卻文字上交心的 Milena Jesenska (陳栩炘),各用不同的「法寶」(劇場道具) 來強化體效果。

《蝶戀花》雖然知道是以納蘭性德為中心,但未有時間做好準備,去好好了解圍繞他的人物,不過噉有噉好,不必有板有眼地跟隨故事,卻是順着眼前演出者的體和舞姿,感受人物吉光片羽的內心世界,三個男角 (兩個反串) 身份其實已很清楚,三個女角也只憑成功的體演繹,已清楚地點出元配,愛妾和丫鬟。《蝶戀花》VO也不用,只純用體,但一見阮煒楹出場便留意到她的隱形咪,原來是朗誦《浣溪沙》,清越的聲音正好點題。

很開心看到ATL「新視野藝術節」這别開生面的作品,從大堂到劇場,從西方到東方,見證演員大變身,賞心悅目,不愧為「新視野」

感冒誌 觀後随想

上半年看了浪人演韓麗珠的《縫身》(67),今次《感冒誌》在HKRT製作中算是較少見不是寫實,較為風格化的作品,韓的小說可讀性大過可看性,喜歡她的文字風格的讀者會很享受她的書,但搬上舞台,就如這兩齣,只靠一個有趣意念支撐,未免流於薄弱,她的文字粉絲也許尚可接受,一般觀眾相信寧取易卜生或莊梅岩,雖然潘碧雲的劇本已盡量增加舞台上的可看性 (請參閱「藝頻」專訪 *)

五個主要角色:有壓台感 的劉雅麗一聽到是李鎮洲導演,連劇本也沒看 便答應參與;高翰文一直留鬚….伴着他上台,也期望能帶給觀眾一抹幽默荒誕感;以前做袁世凱增肥三十磅的辛偉强,今次演「瘦子」卻要減磅;黃慧慈初接劇本第一個感覺是,但在李鎮洲循循善」之下, 變成好似歎茶咁歎吓;凌文龍整天打機的弟弟,營做雙肩凸出的效果,是以服裝設計弄大膊頭加上型體微微彎腰

除了五個主要角色,也很留心看其他演出者(包括今年加盟的經驗演員),例如開場文瑞興的媽媽,和完場商販三人組」的邱廷輝,陳嬌和張雅麗。最搶戲的公認是哭喪二人組的李楓和劉守正,說到後者,不能不一提HKRT場刊終於credit他在《請你愛我一小時》(Tennessee Williams’s The eccentricities of a nightingale) 中演女主角Alma,這男生演女角,我以前從未看過,以後亦再未看過,劉守正不用化妝,不刻意女性化聲音和型體,自然的純賴演技絕對有說服力!btw 當時是 A/B (該劇稱「紅藍組」) 安排,分演這角色的正是今次編劇的潘碧雲。另外還有小演員李式琳 (26.10 下午場) 和舞者邱加希,都甚可觀。

導演李鎮洲說劇本有個主題….恐懼令人更加臣服於統治,《感冒誌》對這後面操縱一切的惡勢力的處理,有點似《日出》中的金八爺,從未有現身台前,但卻是觀眾時時刻刻感覺到的Big Brother

註:所有引號 “ ” 裡的文字都是來自「明報週刊」

*「藝頻」專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