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購票:
劇場空間 《勝者為王》
新域劇團 《玫瑰情書》
新域劇團 《玫瑰情書》
Naiad Productions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糊塗戲班 《我的老千生涯》
中英劇團 《禧春酒店》
香港話劇團 《感冒誌》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 《蝶戀花》
中英劇團 《禧春酒店》
香港話劇團 《感冒誌》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 《蝶戀花》
甄詠蓓戲劇工作室 《黑色星期一》
進劇場
《海達珈珼珞》
香港話劇團 《俏紅娘》
香港話劇團 《俏紅娘》
「隨想」的定義就是字面這麽簡單:看完戲,想到什麼便說什麼,東拉西扯,分享一些看劇的點滴,亦作為多給劇團正面回應和鼓勵的渠道。
深夜猛鬼食堂 – 觀後随想
「風車草」的作品當然吸引,但今次更吸引的是黃詠詩的劇本,上次欣賞的已是兩年半前的《香港式離婚》(網誌47),雖是重演,bonus卻是她那次自己粉墨登場,但該劇雖然精彩,類型卻不是她最為 “殺食” 的探討死亡黑色幽默,今次她又編又演之餘,出場方式還給予觀眾一個從未有過的驚喜 (且賣個關子)。說到「風車草」,從黃詠詩場刊中的話才知道是十年前她和邵美君,梁祖堯,湯駿業等四人 “零 budget” 創立,在「虹灣劇院」(這個是我自己作的,可惜冇人採用) 首演,今天從「葵青劇院」G1座位中回首一望鬼影憧憧 (第二個關子),可喜可賀。《破地獄與白菊花》(網誌 35) 觀後随想裡面提過黃詠詩當年上台領獎 (最佳女主角) 的情况,和她對死亡和喪禮這門學問的心得。今次她結合了通識和想像力,創作了「中陰間」和「嬰靈」等有趣的意念和觀眾分享,寫出了這「詩式幽默」帶温情的劇。
深夜猛鬼食堂 – 觀後随想
「風車草」的作品當然吸引,但今次更吸引的是黃詠詩的劇本,上次欣賞的已是兩年半前的《香港式離婚》(網誌47),雖是重演,bonus卻是她那次自己粉墨登場,但該劇雖然精彩,類型卻不是她最為 “殺食” 的探討死亡黑色幽默,今次她又編又演之餘,出場方式還給予觀眾一個從未有過的驚喜 (且賣個關子)。說到「風車草」,從黃詠詩場刊中的話才知道是十年前她和邵美君,梁祖堯,湯駿業等四人 “零 budget” 創立,在「虹灣劇院」(這個是我自己作的,可惜冇人採用) 首演,今天從「葵青劇院」G1座位中回首一望鬼影憧憧 (第二個關子),可喜可賀。《破地獄與白菊花》(網誌 35) 觀後随想裡面提過黃詠詩當年上台領獎 (最佳女主角) 的情况,和她對死亡和喪禮這門學問的心得。今次她結合了通識和想像力,創作了「中陰間」和「嬰靈」等有趣的意念和觀眾分享,寫出了這「詩式幽默」帶温情的劇。
(SPOILER WARNING)「風車草」今次演出,除了佈景,道具,燈光,音響一流之外,還極巧妙地把「伙伴場地」和劇中場景弄成真假莫辨,疑幻疑真。原由:梁祖堯演的主角失驚無神去找黃詠詩飾演的家姐,她的工作卻是劇場帶位員,黃詠詩開場前早已換上一式一樣的制服,渾在同事中間。觀劇多年,演員從觀眾席通道出場看得不少,如此妙到毫顛的卻是第一次,這個忽然由工作人員變了劇中人的黃詠詩,一面在觀眾席通道作演出前巡視,一面喝罵後面緊隨的細佬不要阻礙她的工作,此是上面賣的關子第一個。姐弟對話中說到陰陽眼,說到明明是空的觀眾席,點解忽然變了全院滿座,與此同時綠燈驟亮,直射觀眾席,姐弟口中說的情景立現眼前,坐得密密麻麻的觀眾眨眼之間全部客串成青面鬼,只此一場已值回票價。
黃詠詩對粵語細微之處有難得的敏感度,例如一句 “啊媽點啊?”的意思,問者和聽者心中的解讀竟然有很大落差,又如流行了多年但實在低B的所謂IQ題 「你爸係人,你媽係人,噉“里”係??」,這個N,L不分,簡直不知所謂的IQ題,給黃詠詩曲線地摑了一巴,痛快。
鋼鐵陣容卞士的優越演出,留給其他朋友觀後感細說好了。
後殖民食神之歌 – 觀後随想
先分享以下兩輯錄像:
1.
兩位導演陳炳釗和馮程程的簡介。
2. 藝評的「首演評」(水準優劣頗有參差,以下連結分享屬於優,以前看過有劣的,没有浪癈時間連結)。
食,一向是香港人的情意結,也斯先生作品以此為題發揮探討 97 後生活狀態,很是聰明,而把文字搬上舞台,「前進進」的手法同樣聰明,上半場史提芬和愛美麗的故事的旁述,朱柏康為主,蔡運華為佐,下半場朱柏康演故事主人翁老薛,旁述則交給蔡運華。全劇一氣呵成,連貫旁述,故事演繹,歌舞,很流暢,mood 從喜鬧至pensive來來回回亦seamless。喜愛劇中的章節難以盡錄,舉-例:一段montage - background music 是豪邁的「國際歌」,暗燈,時事錄像,韓梅舞姿似花間蝶,朱柏康老薛在桌上狂食後的扭曲,其他演員卻合力重整台上佈置。
演員一致專業水準。先看《後殖民》和《1967》(網誌 69),雖然年份不同,但有相若的宏觀意義,尤其是兩劇收結時的寄語,《後殖民》裡面亦提到1967年的動亂,看到那處,目光不禁投向張學良,腦海中也浮起他在《1967》中的多角色情彩演出。韓麗珠筆下的「我」(缝身:網誌67) 和也斯筆下的「小雪」,截然不同,蔡運華的演繹,同樣出色,但感覺上則後者親切得多。朱康“佬味”(LIKE!)
越來越盛,在《去你的愛情》(網誌67) 裡仍可算是英俊小生,今次老氣橫抽,叫人耳目一新兼賞心悦目,看落越來越似朱謙。自《胡雪巖》(網誌 16) 裡從可觀 (or should I rather say 可聽) 的歌聲發現温玉茹後,今次終於喜見她一個有份量的角色,而且用了不少型體來演繹愛美麗的活潑性格,十分好看。《天工開物,栩栩如真》(2007) “第三部” 裡韓梅的舞姿實在難忘,今次再有機欣賞是個驚喜。
最後疑問 – 觀後随想
Time Out Hong Kong 介詔 《Doubt》的特稿報導訪問中余翰廷說本劇探討的不是宗教,而是權力,操控和意志 ( “power, control and self-will” ),誠然,劇中角色口口聲聲說的神是廣義的,佈景已好清楚,點明是滿天神佛。該文同時也提及本劇對此時此地政局的隱喻,和余翰廷得獎本《夜鷹姊魅》等等。
Time Out Hong Kong 介詔 《Doubt》的特稿報導訪問中余翰廷說本劇探討的不是宗教,而是權力,操控和意志 ( “power, control and self-will” ),誠然,劇中角色口口聲聲說的神是廣義的,佈景已好清楚,點明是滿天神佛。該文同時也提及本劇對此時此地政局的隱喻,和余翰廷得獎本《夜鷹姊魅》等等。
看《最後疑問》叫我聯想到三天前看的 《Third Person》 (a),有一個粗略的共通點,就是演員可觀,劇本却有值得相確的地方。《Third
Person》極盡矯揉造作不必談了,余翰廷作品一向紮實,如上述《夜鷹姊魅》對人性的多方面刻劃,(網誌
51),很能夠取得觀眾共鳴。《最後疑問》亦仍是以描繪人性作重心,而偏向陰暗面 (仇恨、報復、操控),故事的佈局,卻叫我聯想到《1Q84》裡的庇護所,不同的是小說裡妁女主持不是派庇護所女孩子執行任務,而是聘用 “外援”「青豆」作刺客。《夜鷹姊魅》(網誌 51 ),雖有懸疑元素,但故事情節和日常生活貼近,反觀《最後疑問》,故事和現實生活接觸到的情况有些脫節,但卻又未到靈異奇幻境界,觀眾不容易抓到合適的欣賞角度,較難投入。
化整為零,演員的個別演出都很可觀。廖淑芬和鍾一鳴的演出欣賞了差不多廿載,彷彿有些老朋友的感覺。《三D女槍手》(網誌 42
) “發現” 譚芷翎後,看過她的演出實在不少,就今年已是第三次,《伽利略傳》(網誌 66
) 和《1967》(網誌 69) 均屬佳作,但《最後疑問》裡戲份較重的卻是馮幸詩和王耀祖。後者自六年前《雪后》 “一炮而紅”後,劇界沒有人不認識,但少聽電台的朋友,未必知道他是RTHK2極受歡迎的客席主持。馮幸詩的演出今次最叫人眼前一亮,真正初次認識她是在《叠配文》(網誌 61
),看《最後疑問》海報上她的造型和一些簡介,以為是似《叠配文》中柔弱的角色,想不到卻是最有層次,最有看頭的人物,甚好!
都是龍袍惹的禍 – 觀後随想
去年走寶,今天彌補。
太監弄權,古今中外皆有,今時今日,本地有一干被嘲為“公公” 的政治人物,而幻想國度中舉世知名的不用說是Lord Varys。就在HKRT的世界裡,也有安德海和鄭和後先輝映,分別用反和正兩個人物來描繪太監的內心世界,冼杞然的筆下,辛偉强演繹的鄭和,是一如歷史所載,百份百正面人物。而潘惠森這個絕對“有厘頭”
的劇本,附與劉守正入木三分的演繹,卻給stereotype小安子來個局部平反,何出 “局部” 此言?不是安德海不壞,是沒有多少人比他好 (丁寶楨除外)。潘惠森這平反確也落了不少筆墨,安德海自己口中吐的苦水未必一定能得到觀眾認同,最有感染力的,是給黃慧慈演得可愛如斯的馬小玉的矢志不渝。潘惠森一語中的 “歷史知道的太多,我們知道的太少”,《龍袍》一劇的魅力,就在這裡。
《龍袍》對人和事的描寫極盡細膩,主要,次要的人物不說,就看一場戲:慈禧怒火中燒,搖搖欲墜而安德海又不在身旁,邱延輝演的李連英細心攙扶,柔聲勸慰,其實乘虚而入,為完場一景下了伏筆!慈禧和安德海之間的感情寫得更微妙,尤其是仿性高潮的一場。慈禧在後宫未必找不到真男人,但安德海能夠給她心理上的滿足,比起生理上的那怕更是快感,而且那似乎還是雙向的。
如要來個公投最精彩的一場,相信勝出的定是陳淑儀和劉守正演丁寶楨和安德海的對决,張力十足,尖銳而刁鑽的對白中,此起彼落,互占先機,好看過費達拿對拿度!更有深度的,卻後來安德海的陳詞似乎已稍為打動丁寶楨的心,但後者的內心交戰只用沈默來交待,一開口仍是說判詞,陳淑儀的演出,又豈是正義凜然這麽簡單?
十方一念 – 觀後随想
欣賞ATL之前做準備功夫,從來不敢怠慢,上面電台訪問和《藝頻》七月廿六日的特稿都很有幫助,最好的自然是觀劇前細讀ATL特有的導賞册子,但除非從較早已看了的朋友借來讀了,否則那本全個團隊 “成担心血” 製作的精品,非一時三刻可以吸收。觀劇之後寫随想有點遊戲人間,但也先讀完才下筆,是作為觀眾對團隊最低限度的義務。
開始随想之前,還需要略提一段前奏,觀劇前兩天剛好獲贈票看了舞劇《射鵰英雄傳》,驚嘆舞者能夠用身體如斯精到地表達激動的內心世界,也剛好做了看《十方一念》的warm up。
整齣劇形體開始,第一次看梁智聰之後,每一次看見他在舞台上,先入為主,眼前浮起的總是卞夫卞筆下的怪虫(網誌27),今次更是吻合,接着是四女角圍剿,彷彿要把他撕碎吞噬,初看不大明白,到終場才驚嘆那完整,首尾呼應的closure,完來是Artaud
的世界。張愛玲的一節,由全場第一次出現語言,即阮煒楹的獨白帶出,跟着雖然還有些少語言,但主要仍是用形體說故事,有趣的是梁智聰陰魂不散,繼續在台上用詭異的形體來刺激觀眾的想像。Dali的一節開得好漂亮,又點題,由阮煒楹遊走全場,把一大籃大小,顏色不同的蛋遂枚遂枚佈在地上,而每一次的形體都不一樣,精雕細瑑,配合燈光,場景,音樂交織的紛圍,直教人看得如醉如痴!Dali的故事說得最長,特别奪目的是阮煒楹的瘋狂Dali和陳瑞如的Gala,尤其是後者,一大段似有還無的語言演繹,簡直驚為天人。我對華格納音樂極皮毛的認識裡,也總算包括影碟上看過Ring Cycle 全套,《十方一念》對他的描寫卻作變調,以人物為經,事蹟為緯,語言為用,更妙的是主角化為虛無,出現的是他生活中和思海裡的三個女人,馮兆珊的Sophie叫人眼前一亮,阮煒楹則退居為其影子,仍一對是陳瑞如的Elizabeth和陳栩炘Cosima,Valkyrie也有出現,這麼iconic的神話人物,不能不提。說到Artaud,先多謝周家輝《血如噴泉》的台大演出連結,啟蒙了從未聽過Artaud的我,更加深了解他對這複雜的藝術家的演繹。
相信跟很多觀眾一樣,見到《十方一念》這劇名,以為是很禪的作品。導賞册中陳恆輝已詳盡解釋這四個字如何繪出他創作的心路歷程,而Once The Muse Speaks實在一語中的。一如概往,每一個演員的每一編文字,都是瑰寶,還加上葉萬莊的總結,葉萬茵的妙畫,這兩天外出無論到那兒都一書隨身,愛不釋手。
隨想裡的聯想:
1. 張愛玲 - 在這博客裡已多次提到,不過還要多提一次,是念念不忘的張愛玲聲音演繹,來自電台節目《打開天窗甘國亮》,嘉賓潘碧雲是張愛玲,主持是胡蘭成,對白取材自《今生今世》,兩人演繹絲絲入扣,因此念念不忘。
2. Salvador Dali - 活地阿倫
2011 年被喻為回勇之作Midnight in Paris 裡Adrien
Brody 演 Dali 的cameo,簡直 “驚豔”。
3. 華格納 - 劇中雖無《女武神》主題曲 Ride of the Valkyrie,但腦海中揮之不去,畫面是電影中最震撼的場面之一,Apocalypse Now 中武裝直升機燃燒彈炸北越一幕。後來讀導賞喜見Grace也有提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