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7日星期一

18: 聊齋新誌。四季人。黑色48樓。冰鮮校園



聊齋新誌

十九年前初演時尚未回流,2001年重演也錯過了,今次當如看一齣新劇,沒有包袱。熟悉的卻是國威的一貫作風:台詞的呼應,描的細,宗旨的善良。而古劇文縐縐的對白,耳目一新 (或說“一舊”也可)。對今天的年青人,也可當是通識的一課。雖說是人,鬼,狐的故事,但鬼的一線只可算是一個小的陪襯,營造得頗為震撼的開頭,結果雷聲大雨點小主要說的是狐,國威筆下活潑,頑皮,情痴,而又好和富正義感的四狐仙,極討好觀眾。

這劇人物頗多,各有發揮,是個群戲 (就如曹禺的<日出>)。古劇角式較型像化,自然難不到一干經驗豐富,演技紮實的演員。陳淑儀演白如雲的準確拿捏,是新進演員的典範。何偉龍演老角粗中有細,兩人“盡在不言中”一段戲的chemistry,教人看得開懷。女角方面,分了A/B cast<一夜歌,一夜情> 中的兩位麗人,不能並得。也高興誤打誤撞地看了B場,龔小玲畢竟看得很多了,如要選擇,我也取眼前一亮的何翠亮。而全劇我最喜愛的一節,是以上 “雙何” (台前何偉龍,幕後何翠亮) 合作演繹的<阿房宮賦>末段,何翠亮的形體設計 (和演出 - 我看的是B cast),三位者的面部表情,托起何偉龍的激昂朗誦,把原文中的悲涼發揮得很精彩。

舞台設計精簡,巧妙地利用燈光分成上下幾個演區。角式造型整體很好,只丹陽道長有點兒滑稽的味道,可能是我的主觀感覺,也沒有影響為友情拋頭顱一段戲的擲地有聲。回流後欣賞的第一齣話劇就是仔劇團的作品,九四年十一月的<小城風光>,十四年來,這劇在香港這不大容易的環境下,盡心盡力的營,也一再整合變身,希望新的繼續努力,新作Blog Show 的票當然早已買了。

四季人

電影<日月精忠>很多年前看過,保羅史高菲最後的答辯仍瀝瀝如在目前。獲東尼獎的舞台劇則仍未看過,如今欣賞了翻譯版本,更希望將來有機會一看。<四季人>的處理,相信是頗忠於原著,而特別加上的現代派對,以烈的對比來突顯故事的悲劇性,則有點Andrew Lloyd WebberJesus Christ Superstar 的味道。安排上也使我想起曹禺<雷雨>中的鮮為人知的序幕和尾聲譯名<四季人>有點兒未盡全力,我取電影版的<日月精忠>,更點題,道出兩個層面的“忠”,一是對自己良心,二是敢言死諫,才是忠君的真正體現。另一個課題則較爭議性:人面對矛盾,複雜的人性問題,躲到一套似有羅輯性的規條 (例如法律) 背後是否就可解決?

本劇整體上成功地帶出原著的精神,全劇的靈魂當然是杜施聰的高水準演出,從開始時從容的重若輕,以至後來的痛苦就義,都能扣緊觀眾的心絃,想起前五年的<十二怒漢>,如果讓他演八號陪審員(即亨利方達演的主角),也很合適。另一位很出色的演員是陳煥球,除了<親愛的胡雪巖>之外,更看過95年重演<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中他演的沈家豪,今次他演繹這larger-than-life的亨利八世,捨誇張而取細微面部表情的內心戲,效果很好,尤其是和杜施聰的一場對手戲,兩人的一收,一放,隱隱的張力發揮出來,是全劇中最精彩的一場。

很有趣地,本劇演員中最少有三位劇評人:梵谷,陳桂芬,楊慧儀。三人演出都佳,證明了劇評人不是光說不做。陳桂芬演的“普通人”的作用,刊中已詳細解說,她其他的演出,印像較深的,是01 “劇場空間” <>裏面的Lady Macbeth。整體演出,有一點或需留意的,是聲音的投射 (projection),雖然大會堂劇院的acoustic算是較好的,但演出該晚,坐得後的觀眾未必聽得清楚。舞台的設計精簡,那一座structure (無以名之),妙用無窮之餘又給與不少想像空間,值得一讚。五種語言演出的創新嘗試,我是喜歡的。

黑色48

愛好話劇的朋友,大都明白喜劇一般是較難寫,難演。而跟喜劇相比,鬧劇只怕更難。 “黑色48樓”開宗明義是黑色幽默鬧劇,然而背後說的,依然是熟悉的故事:家庭,生活,老病,親情等等,較成功的地方,是表面胡鬧之中,其實有個頗完整而感人的故事。演員配搭精彩,熟悉的面孔而新的組合:() 香港話劇團有葉進,中英有盧智燊赫懇坊有廖淑芬,都是合上眼只聽聲音也認得的。三大高手以誇張的手法演繹了余翰延這很有心思的劇本,自是可觀。這十來年,廖淑芬演出看得實在不少,自九四年她演藝畢業之作<紅男綠女> (Guys and dolls)赫懇坊年代的差不多全部作品,這十年的劇場工作,以至其他如演戲家族<遇上一九四一的女孩>中的豪氣懾人的“香大姐”,除了出色的演技之外,她對戲劇藝術的熱誠,努力,值得嘉許。

翻翻場刊,其他演員的演出,也都分別看過不少。案劇目從場刊收藏中“遂個捉”,亦是樂事。演希希的林娜曾參加演出的<女大不中留> (Hobson choice,中英,零二年八月),是我看過的話劇中最喜愛的幾齣之一,全劇於過場時安排穿插女高音唱莫札特歌劇中的詠嘆調,極品!演哥哥的王祖耀在半年前看的<雪后> (演戲家族)中戲雖不多,但他的 “烏鴉” 是全場得到最多笑聲。演妹妹的賴珊在去年三月香港藝術節的<天工開物,栩栩如真>中看過。演明姨的文瑞興在今年五月演藝學院習作<雷雨>中以出色的演繹魯侍萍獲獎。演水哥的鄭國偉,零六年五月和杜雯惠,譚偉權等合作<不如跳跳舞>(演戲家族),演舞蹈老師,也是獲獎之作。

冰鮮校園

又一齣優質話劇,一群熟悉的“老”演員配合有潛質的新演員,一個每點細節也悉心處理的演出,一個愉快的下午。不折不扣的“本土”真人真事,情節是勵志的“命運在我手”,弱勢挑戰強權的奇蹟,“bc Magazine 的特稿介紹這劇,訪問中古天農的話說得很好:I hope people will care more about the lower stratum after watching this show. A lot of people draw themselves back thinking that they cannot change the world, but I think every tiny bit counts.

雖然是聚焦於梁紀昌校長(袁富華的精彩演繹)不可為而為,從殺校的命運中救回鮮魚校的“英雄事蹟”,但很大程度上是個群戲。十一個角式中,沒有閒角,都有表現的機會,十一位演員中,特別出色的當然有,最可喜的,卻是找不出一個weakest link,各自發揮,各自精彩,此起彼落,烘托出一套叫人看得開心入舒服的戲。尤其是應付特別視學的一場大群戲,喜歡熱鬧的觀眾,保證看得樂不可支。大概來說,這戲人物的戲劇表達方式可分兩大類,一是以誇張(至漫畫式)的喜劇手法,二是寫實而較有立體感的演繹。前者如校董夫婦,校工良媽,馬老師等,後者當然是以校長為首,也包括楊老師,小金,何先生等。兩者之間無分高下優劣,只跟角式的定位而選擇不同表達方式而已。

看過同樣精彩的<芳草校園>的觀眾,自然會感覺到這兩齣戲相似的地方,<>劇零六年3度公演中,飾演校長的是盧俊豪(正期待欣賞他<阿盧製作>的第一炮<勾心鬥角>),而<>劇中演校長的袁富華,在<>劇中演的別具一格的凌老師,反而跟<>劇中吳家良(<喝彩>中三位主角以外的“第四者”千面人)演的楊老師有點相似。

最大的驚喜,是看到余世騰(演有點似風清揚般的“世外高人”何先生)。也暗暗好笑,梁天有事不能參演,雖然很難找一個有他粵劇功力的頂替,至少找到一位高度可跟他相比的!對余世騰演技的欣賞,“大眾回憶11”中已談過,有趣的是上次看到他卻不是在台上,而是觀眾席內,是去年冒著三號狂風看的<非禽走獸>,觀眾中還有焦媛和黃宇詩!說起焦媛,演小金的林玉盈的聲音和語氣,竟似了她九成!

其他演出者,較熟悉的是中英的鍾一鳴(演校監)赫懇坊的趙月明(演校工),洪節華(演程主任)則使我想起九九年(翌年重演)頗俱震撼力的<我的殺人故事>(無人地帶制作,赫懇坊班底)。翻看場刊,演校董的胡民輝,其實在以往香港,灣仔兩大劇團的演出中也看過不少,新加盟中英的王曉怡(演校董太太)和胡麗英(演馬老師),也有參與去年看的<風流劍客>演出,何敏文(演家長周太)似乎未有看過,但聯想起來的,卻是<黑色48>的文瑞興,兩人都是取了別科學位(一是經濟,一是社會科學)後再入演藝學院。演藝界人材濟濟,是可喜的現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