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3日星期日

58. 許三觀賣血記。作死。喜雙飛。美麗的一天。猥褻:三審王爾德。大龍鳳



許三觀賣血記



雖然作者余華的《活著》因為電影較《許三觀賣血記》出名,兩書是一同入選「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 (per同流2013-14 劇季小冊子)有點可惜未看過原著,但如《白夜行》〝随想〞裡面說,那也未常不好,全無包袱,反而能夠一心一意欣賞「同流」的演繹。



雖說未看過原著,但也找來作者的自序一看,他說〝這本書其實是一首很長的民歌,它的節奏是回憶的速度,旋律温和地跳躍着,休止符被韻腳隱藏了起来。〞改編的劇本很有心思,如形容為成承轉合太老土了,有趣的地方是雙角色,許三觀和許玉蘭,上半部是區俊丞和梁依倩,下半部是林子傑和蒙潔,這安排和97HKAF《跟往個靚妹氹氹轉》中陳麗珠和甄詠蓓同演聖女貞德一角頗有相似,兩個演員分別投射角色的多元性格,細節安排上則不一樣,《靚妹》裡兩演員是交替出現,賣血記》則先後分明,但亦有overlapping,區俊丞和梁依倩的前一段是全面地講許三觀和許玉蘭前半生的故事,林子傑和蒙潔的後一段是點題地聚焦賣血一事,把前半部只約略提過的幾次賣血,詳細地,有血有笑有淚地娓娓道來,然後繼續講到老,首尾相應,手法實在高明。



一開場已把我吸引著的,是李峻的《窮人血》一曲,歌本身故然好,演繹更精彩,尤其是幾把男聲的harmonizing,聽得好舒服,而後來划船一節中女聲background humming,亦同樣出色。說故事的方法變化無窮,六個演員除分飾劇中人物之外,在不個時段分別有chorus或說書人的身份,演繹方法有莊有諧,亦有和唱式,木偶戲也於適當時刻應用了,場面調度一回靜如處子,一回動若脫兔,觀眾的心情也跟着跌盪。早段時黑色幽默瀰漫,夫婦分別出軌,吵吵鬧鬧之後若無其事,就是到了「此子何來問句妻」爆發了出來,亦不了了之,那時那地小人物的生態活現舞台上。然後極寫「飢餓」,看得人哭笑不得。到了許三觀和一樂無父子之實而有父子之情,又叫人感動不已。文革的一節,和年初看的《赤裸》一樣,給較年青的觀眾看到一些可能未接觸過的歷史。



機緣巧合,不但只看到這一齣好戲,同時亦初探同流黑盒劇場,新蒲崗場址原來交通方便,十月看《魂遊你左右》多了個選擇。



作死



看劇後重温『文化人咖啡館』黃樹輝,陳仕文,文傑聰,和陳樂珈出席的訪問,黃樹輝分享這戲初生時只是一張A4紙上面寫了故事,台詞則全是演員排練即興improvisejam出來,這做法有意思,但需要的前設是演員相熟,方能產生默契和互信,『A2創作社』就剛好有這條件,同期的學員不用說,就是不同期,也有一定程度的互相認識。第一次上演完場後觀眾才知道是現場improvise,讚嘆不已。今次第二次,相信仍有即興,但全程流暢,已看不出開來。



《作死》主場景和《紅色的天空》一樣,是老人院,所不同的,是沒有化老妝,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是挑戰演技,例如成人演小孩時跟本沒可能「化細路妝」,全靠演技 (例如黄慧雲慈《水中之書》),演老人可一試。其二可能是實際需要,演員遊走於「現代老人」和「古代青/壯年人」之間,換衫容易換妝難,這純粹是我的猜想。



如黃樹輝所說,這劇故事脈絡可循,主題直截了當是〝死〞。開塲時六個主要演員,都是老人院宿者,馮志坤和黄頌明演的一對新來的夫婦,不久便見到新相識「老友記」相繼離去,其間也穿插了一場藍真珍從老婦角色抽空出來,演了場有警世意味的「美女傳銷」行騙。然後劇力的重點漸轉入春秋時代的一段故事,由的蔡澤民,文傑聰,和陳仕民淡出老人院的角色,分別演齊公,豎刁,易牙三個古人,另黄頌明和藍真珍亦分別在個別場口抽身出來演春秋人物蔡姬和易牙妻子。古今兩個故事,則是以馮志坤角色的夢境(或幻覺)串連。



藍真珍和黄頌明在最近的兩齣musical中分別看過:《動物農莊》Animal Farm和《舞步青雲》A Chorus Line。看過四位男演員的〝最大公約數〞HCL是《莫扎特之死》,但不是同一作品,而分別是『拉濶劇團』和『中英劇團』的兩個製作,印像尤深的,是陳仕文『拉濶』版本演繹的Mozart,在隨想(32)亦提過是〝delightful surprise〞。A2創作社《作死》這作品意念和整體水準均佳,值得推介。



喜雙飛



陳煦莉好謙虛,宣傳單張中自稱魚目混珠,其實是畫龍 (或可叫〝譯龍〞) 點睛,張家榮和金梅鳳的故事,不單是串起全劇,一起一結尤其精彩:初約的date尚未確認,已在他面前爆粗,何其美妙!結尾時在最甜蜜的一刻,tsunami捲來,立刻教人想起 “If” 的收句 “then you and I will simply fly away” ,何其瀟洒,完美,無憾!



聽文化人咖啡館已成為觀劇前的指定動作,今次特別的是主持鍾傑良尊稱「大姐」(〝姐〞是陽平聲,即是話與〝大蛇〞同韻) 的另一主持黃懿雯 (最近看她的演出是《賤泥積木》和《巴索里尼的一千零一個夜晚》) 剛好也是《喜雙飛》的監製。輕鬆的閒談式訪問中對本劇亦有深入的分折。首先,回應着宣傳單張對這戲「後拍拖」這標題,一身三職 (「一路青空」藝術總監,本劇導演及演員) 的張鉻耀解說是〝拍拖變成生活〞這變化對兩人關係的衝擊。Rosa接下來細說九段pieces的「漸進式」結構,甜蜜之後,問題陸續出現,兩人的路如何向前走?Pieces中叫白只最受感動的是《露營》,充份刻畫出兩人關係可以達到的〝厚度〞。歐珮瑩 提到這關係是會受很多看似微小的事情影響,重要的是兩人堅持不放棄。最後黃懿雯結語:男和女對問題的反應和處理不同,觀眾從劇中會有不少體會。



八個「漸進式」pieces各有精彩演繹,難以盡錄,只能重點報導。上面已提過bookend了整套戲VivianHarry的故事,初遇時的陳康和Rosa故然清新可喜,而年老時的陳康和歐珮瑩更是絲絲入扣,只有很少量的化妝 (主要是帽子),是近來看扮演老角最出色的。《靜常》的深度要留心才察覺,歐珮瑩神采飛揚的演出背後,是沒有現身,真正的主角 - 她的丈夫。《夜》是絕妙好〝piece〞,Rosa German 細膩的演繹下,彷彿牛頭不搭馬咀台詞的背後,是最温馨的一段。《露營》上面已提過,白只和歐珮瑩一對經典凹凸絕配好精采,而且還有劇情轉折,立時想起最近看的許三觀!Dramatic conflict升級至《紀念日》時,又是一翻光景,初看似乎熟口熟面,越看越有料到,一段初看似簡單的關係,在German Rosa收放自如的演繹下,有不少新的得着。



劇壇中互相支持使觀眾亦感到絲絲暖意,謝幕時張鉻耀百忙中不忘呼籲觀眾取閱其他劇團的宣傳單張,劇場外的留名板上直是劇壇的Who’s Who. 元老級的有King Sir和陳敢權,中青資深代有凌紹安,余世騰等,「中英」無論現任退任都來捧場:高少敏,胡麗英,然後王曉怡和 () 翠怡更玩埋cross word puzzle式的共用一個〝怡〞字!很多很多,難以盡錄。



美麗的一天



第一次接觸Thornton Wilder的作品是 late 60s的大專戲劇節,其中一個演出 (可能是新亞書院) 就是懷爾德的獨幕劇《快樂旅程》The Happy Journey to Trenton and Camden,之後找他的Our Town 一讀再讀,愛不釋手。第一次看到的演出應該是在多倫多的電視上,第一次看舞台演出是1991 Ontario Stratford Festival,演「舞台監督」一角的是殿堂級的Douglas Rain。而同樣是殿堂級的King Sir的演繹,是2007年「劇協」制作《小城風光》,六星頂級陣容,難以盡錄,演Emily的是馬沛詩,而當時演Mrs Soames的廖愛玲,也有參與今次音樂劇演出,改飾Mrs WebbMrs Soames今次是百變的何敏儀,一個show-stealing演繹。最後不能不提的,《小城風光》也是我1994年回流後看的第一部舞台劇 (418齣演出之前),那時候已濶別了二十四年的香港舞台上,第一個出現的是演「舞台監督」的高繼祥。



譯作很有心思,把Grover’s Corner 本土化為大河村,有親切感,劇名《美麗的一天》語帶雙關只是小玩意,最重要的是比原名 (無論Our town或小城風光),更能夠捕捉到這齣戲的神髓。故事主旨古今中外,放諸四海皆准。原著文本較為抽離,啓發觀眾理性反思。音樂劇本質是借音樂引發觀眾感情,較重感性,我看的一場周圍不少飲泣和抹淚。理性感性,兩種不同欣賞角度,同樣享受。就着這方向,原有的「舞台監督」一分為二,林可嘉和劉榮豐陰陽互濟的「敘述者」,效果很佳。譯本中亦不乏小趣味,如父子對法蘭西多士的有趣表情,和婚禮前新郎接二連三的不避忌「死」字等等,施標信的七叔亦是一絕。



劇音樂自然以音樂為本,RTHK「文化人咖啡館」訪問有頗詳細的介詔。首先岑偉宗點出今次是女性作曲 (同時强調絕無性別歧視之意),感覺上是有不同 (這個我絕對認同,因為立刻想到黃丹儀作品的特有風格,就是全未聽過的新歌,亦差不多可以立刻認出來),《美麗的一天》的音樂,出自叫高世章為〝大大大師兄〞的黄旨頴,寫出〝人類聽的音樂〞,這對音樂劇尤為重要,因為每一首歌需要在舞台上一迅即逝間,傳達感情給觀眾,張國頴更在電台節目中即夕示範,唱了《明月歌》裏面幾句。看完全劇,旋律果然優美,黄旨頴似乎頗喜歡用三拍節奏,而且能夠用於不同的mood上,浪漫,快樂,悲傷都一樣傳情達意。我偶像岑偉宗的填詞不需多說,同樣極為重要的歌者的〝露字〞,這方面全部演員都是水準以上,但特別值得一提,極近完美的,是莫蒨茹。



演員是盡集精英,「文化人咖啡館」訪問裡張國頴笑談,回應主持,說自已跟劇中Emily 嬌娋可人〞確是〝距離很遠〞,雖然不認識幕後的張國頴,從聽過的幾次電台訪問中,覺得《舞步青雲》中好coolDiana,可能是最接近她真人的persona,但有演技,〝嬌娋可人〞絕無問題。上面提過莫蒨茹,查看舊場刊,1999《揹著書包上學去》中,她是〝演戲家族第一個外援演員〞,再回顧下去,《播音情人》(大眾回憶系列 #2) 裡一曲《抵你死》,亦正是她字正腔圓的演繹。『演戲家族』沒有合約演員,但卻有一個很穩定的自由身演員班底:林可嘉,劉榮豐,温卓姸,何敏儀。今次更喜見更多新的外援,有『愛麗絲』的簡立强,有『黑目鳥』的鄧世昌,也有《奪命追魂Call》隨想中提過的鄭君熾。



猥褻:三審王爾德



王爾德的作品,在紙上,銀幕上,舞台上欣賞過不少,以他為主角的話劇,今回是第一次。網上溜覧,了解到這劇源自off-off-broadway,文本的素材絕大部份來自公開出版和發佈過的資料,作者甚至感謝演員不厭其煩地因應文本要求,每次先讀出台詞的來源。但亦有評論 (其本身是否正確未經考證) 說這些來源不盡不實,例如法庭戲的內容不是直接來自官方記錄,而是跟據經過編輯的報章報導,比較容易信人的觀眾,沒有深思,可能以為接收的〝the true story of Wilde〞,其實只是〝the story of the story of Wilde〞,但作者也很負責,在詮釋關於王爾德的重要問題上盡量留白,讓觀眾自行定論。



最能引發觀眾反思的,是下半場開始時,蘇育輝和宋本浩生動演繹的一節模擬訪問,深入淺出地多角探討不同的問題,點出王爾德的鬥爭,不單是關乎同性戀這麽簡單,而是混合種種不同的政治,階級,文化,種族的衝突。甚至可以說,當時「同性戀」這概念跟本尚未產生,同性戀向來也有,「同性戀者」這個身份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跟本不存在,沒有什麽今天的gaygay*



舞台設計是lecture theatre和教堂座位混合式,面對觀眾,優點不少。最直接的是絕大部份時間演員面對觀眾,台詞聽來特別清楚,而演員之間直接對話時不面向對方這處理已十分普遍 (請參閱《關,愛》,《童謠追魂曲》等網誌),對本劇尤其合適。另一方面,本劇除了王爾德和道格拉斯外,都是一人多角,這樣的舞台設計使演員調度更靈活,就是少看舞台劇的觀眾也容易明白。最後,本劇有不少獨白和誦讀資料 (如報刊,書本,信扎等),這舞台設計是最佳安排。

欣賞過鄭傳軍導演的作品,2009年的Die Fledermaus,高興看到他較小見的幕前演出,主角王爾德有一點極具挑戰的地方,是絕大部份時間都在台上面對觀眾,就是沒有對白,也需要全不能怠慢地不停在演戲 (沒對白有時比有對白更難),鄭傳軍演繹王爾德的天才橫溢和桀驁不覊很到家,但如在苦澀的場口稍再加點力度,描繪可能更全面。道格拉斯選角精準,以張學良的氣質,演這角色已佔先。薛海暉看得不少,雖然不是主要角色,但都有印象 (《動物農莊》的Boxer,《開關係》的小豐,《童謠追魂曲》的鄧醫生,《黑森林》的缩伯),喜見他今次特別有發揮的機會,上半部演辨方律師和王爾德針鋒相對,實在好看。蘇育輝和宋本浩的一場好戲上面已提過,宋本浩亦看得不少,最近《動物農莊》裡演是演正反兩主角中的奸角Napoleon,今次在上述的一段戲中,借受訪問的泰萊教授的口,生動地把王爾德現象抽絲剝繭的分折。看得最多的是蘇育輝,包括去年《弒君》裡經典角色 Macbeth,今次他沒有太重的戲,最搶鏡的,相信觀眾必認同是Queen Victoria.



* 補充資料:gay這辭,記憶之中,是出現於六十年代的日本,有 joy boygay boy這兩個通用的名稱,後來不知如何,棄joygay,沿用至今。以前用gay字,今天卻無意中令人啞然失笑,例如經典musicalThe student prince》中娋侍女送上啤酒時的一首歌開頭兩句:Come boys, let’s all be gay boys



大龍鳳



看置頂鋪天蓋地推廣,已是一種享受,特別是春嬌志明式研討會,實在精彩,只獨欠Roy式粗口,收貨鳥。寫《悲慘世界》随想時,劇季册子預告《大龍鳳》已用了高少敏和張志敏的拜堂照,因而有〝雙敏齊飛〞此言,稍後看到宣傳海報,已知不是這回事,但果然名符真實,《疑幻疑真》,兩人仍是主角 (或可說是三主角中之二),而兩人的關係,比起什麽情情塔塔更感人,容後補充。



這齣戲最可取的地方,是拿一個胡鬧到黑色幽默程度的素材,而不流於胡鬧,亦不借助黑色幽默,雖然笑得人翻馬仰,但細心一想,整齣戲由始至终,一家四口逐一發現床照,兩次會審,多次衝突,全部反應都是百份百正常,沒有誇張,這正是它成功之處,亦有點意想不到。



《大龍鳳》主要是三個人的故事 - 校長,兒子,和繼室構成一個鐵三角:父子之間的代溝和背後隱藏了的親情,觀眾比較熟悉;婚外情也很平常,在這劇裡特別的地方,是倒敘的處理,觀眾先見到的是一對很生活化的中產夫婦,日常小〝互頂〞中其實很姻愛,但以前婚外情時經歴的辛酸和無奈只淡淡地讓觀眾感受;這三角中最耐看的是〝雙敏〞的繼母子,第一場兩人的對手戲看得有點想入非非,可能是《雷雨》太熟了,看下去明白自己心邪,無地自容!兩人終於爆發的一場(第十場)感人,繼母怒斥的背後其實反映她對這段關係着緊,繼子交心的一段話更是窩心,亦不必俗套的相擁互諒,平靜後繼母的和颜悦色,一切已盡在不言中。



三個主角是戲的靈魂,结語再提。但某程度上《大龍鳳》亦是群戲,叫人目不暇給。最搶鏡的非楊偉倫莫屬,看過《a lonely planet b》的觀眾,决不會忘記「陸尋」,他今次仍是演姓陸的,卻是另一品種的宅男,口沒摭攔,楊偉倫招招中,觀眾的笑穴給點殘了!胡麗英角色的設計妙,她的任務更為重要,是要一開場便吸引着觀眾 (張志敏角色的吸引是慢熱型),她完全做到。《大龍鳳》婚禮本身反主為客,作用是催化三個主個的化學作用,而直接牽連婚禮的三個角色,亦分輕重:阮韻珊的新娘的戲是最後才來,她冷靜與激動之間平衡得好,順利提升到一家四 () 口的親情層次;林鎮威的新郎如過分誇張,會形成和整體格格不入,他控制恰到好處;楊螢映的床照伴娘似易實難,雖然最後才出場,但在一家四口逐一發現秘密的過程中,已給她營造了一個larger-than-lifeimage,她亮相時確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而且戲雖少,卻不能掉意輕心,例如新娘故意和新郎親熱時,她不能沒反應,亦不能太大反應,這些challenges,楊螢映都應付自如。



最後,三個主角的居功至偉,有目共睹。看高少敏如此入角,不禁很想看她的《山羊》(初演時外遊錯過了)。近距離看朱栢謙的〝眉頭眼額〞的千變萬化,眼也不敢眨一下。最感動的,還是張志敏的佳成,慢功細火,把開始時一個似乎不值一哂的角色,雕琢成全劇中觀眾最心愛的角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