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2日星期六

54. 赤裸。頂頭鎚。愛是雪。長繫我心。舞步青雲。朝



赤裸

看李楓的演出,自1995《撞板風流》至去年的《芳華絕代之曇花一現》(網誌52),其間十八年中實在少,陳康近數年看得亦多,尤其是近一兩年這的「随想」裡常提到,吸引看《赤裸》的是這兩個名字,卻因而認識了何敏文和黄曉初的語帶雙關〝R&D〞劇場。

先離題少許,「新文化運動」黃懿雯加盟主持和〝改制〞後,第四輯介詔《赤裸》,在新的安排下是在上半部「文化人咖啡館」,跟黄曉初,何敏文和陳康暢談本劇。下半部是新環節「文化新星道」,受訪問的〝新星〞是負責本劇化妝設計的馬穎芝,後來看場刊,黃懿雯其實也是本劇的監製。這節目改制後比前更精彩,實在值得喜愛舞台劇的朋友每週抽出一小時享受一下,亦不必即時聽,利用「重温」更有彈性:


回正題:看《赤裸》覺得很有電影感,這不單只是表面場口上的結構,看到內容,初看時以SonjaPOV回鄉尋根,看下去她〝訪問〞華衛門和玲,只覺時空之間的配合總是有點而不對勁,看到後來才明白這巧妙的蒙太奇手法。New York Times March 25, 1999年的劇評似乎不太欣賞這手法,不出奇,要保持該刋物的江湖地位,劇評人偏重批評是可以理解。

如說到純屬於舞台的處理,也留意到一些有趣的地方。很喜歡開場的手法,觀眾尚未入齊坐定,披着黑斗蓬的李楓,先出現在舞台遠方〝二樓〞,徐徐的沿邊走到觀眾席最後排,徐徐的走下來到演區,然後劇場內才燈光全暗,只聚焦照亮她一人,進入Sonja一角說故事。另一種這劇裡常用的手法,是用舞台後端的强光直射觀眾,使其代入和感受台上受公審的角色的情緒。還有,尾聲時陳康有一段台詞是背向觀眾唸的,有很好的戲劇效果,我一向不太認同的「隱形咪」,在這裡卻有肯定功用。

在上述電台節目中,在美國求學的黃曉初和何敏文(亦在美國出生),提到華人身份認同的問題, 黃曉初亦提到在APA學的是以西方戲劇為主,《赤裸》是譯自英文原著。生於星加坡,居於美國的劇作家謝耀 (Chay Yew) 這齣原名《Red》的作品,在美國各地上演很受歡迎,「R&D劇場」把這齣以文化大革命為題材的戲帶給香港的觀眾,可記一功。

Red〞這個字,似乎對劇作家特別有吸引,最經典的自然是電影大師Keislowski《藍,白,紅》三部曲中壓軸的《Rouge》,八十年代有讓華倫比提獲導演金像獎的《Reds》,近年還有一套玩acronym的《Red(retired extremely dangerous)。舞台劇也有去年話劇團的《紅》。

頂頭鎚

不知何故,K&S (高世章,岑偉宗) 的音樂劇,總是要重演才看到:《一屋寶貝》(網誌34),《四川好人》(網誌39)。不過,遲到總好過冇到,《頂頭鎚》只看了上半場的一半,心裏又已響起霑叔那句話:「這才是音樂劇!」(網誌39《四川好人》)。也想起電台專訪中聽過彭鎮南對音樂劇的詮釋,說真正的〝musical〞裡,歌應該有推進劇情的作用 (網誌39《四川好人》),這看法對本劇也很合適。

Time Out Hong Kong 專訪報導高世章說〝The (singers’) timbre needn’t be beautiful but the notes must be precise〞,這點我完全同意,但我想為岑偉宗補上一句:同樣重要的,是演員唱歌時粵語發音必需百份之百正確清晰。這一點,整體來說,話劇團就算沒有一百分,也有九十八,我的門票九個月前已買了,是「正」位第二排,但正因為此,如要看舞台頂的字幕,需要把頸扭到臨介點,就幸好演員把歌詞唱得清楚,不用看字幕。

音樂劇自然是音樂先行,上述報導也有提劇高世章說〝initially set himself a rule of only using pastiches of music from the 1930s or before…yet couldn’t resist the temptation of putting in some anachronistic big band jazz and ballad belonging to the 50s for emotional accuracy〞。後來還不止此,從東洋風味的《櫻之戀山茶》,到南音變調的《去你的英皇道》,觀()眾有耳福了!而撑起另半邊天的詞,拜讀場刊中岑偉宗《再談雅妙趣俗鄙》一文,然後和他《頂頭鎚》的填詞對照一下,借用《彩雲追月》一句歌詞,簡直是〝如上天堂〞。

《頂頭鎚》很豐富的音樂劇素材,天下事,兒女情,還有紅爐火打出來的友情。陳敢權就〝史實〞(yes, I know, it’s only 1936!) 寫出的這個劇,恰到好處,沒有誇張扇情,已足夠K&S創作出各種不同感情的音樂。

全部都演得好,要選〝最佳〞其實沒甚意思,也不容易,但〝最喜歡〞卻容易了,是辛偉强,演得好不在話下,但亦因為是他演的李惠堂,這自小尊崇的icon「球王」,聽盡他「麗的呼聲」的足球節目和現場〝講波〞,而且還有數面之緣 (不是送外賣),是在大坑『中華遊樂會』更衣室,他不單只是網球常客,而且曾有一段時間是該會A組網球隊隊員。一九三六年的李惠堂自然沒有見過,辛偉强演來,卻竟和想像中的一樣!

演員難以盡錄,主要角色還是那句:有目共睹。話劇團其他演員中,較留意到的是陳嬌演王維的sidekick (no pun intended),郭靜雯演〝半老角〞,張紫琪《有飯自然香》後再來一次娋媽(陰上聲,如〝啞〞)姐。〝嚇窒〞演員有回巢的歐陽奮仁,搶手的文端興,百變的彭珮嵐,有點浪費的馬沛詩 (歌喉),還有:自《四川好人》(網誌39) 之後,終於又再有機會欣賞黃華豐。

舞台設計別具心思,雙層龍門集現實和想像於一身,美觀實用,映像的配合更是巧奪天功,劉守正頂入兩球後,以為已到巔峯,那料竟然還有一記凌文龍的倒掛金釣,嘆為觀止!

愛是雪

自去年見到邵美君榮獲第二十一屆香港舞台劇最佳女主角(喜劇/鬧劇) 獎後,便格外留神《愛是雪》的重演。開場前翻閱場刋,知到第二幕是差不多全部改寫,因此邵美君獲獎的演出不是完整看到,但不要緊,她獲獎的神髓「一人分飾全世界」,是絲毫舞損。

「喜劇/鬧劇」這分類其實有點問題,電影金球獎的「喜劇/音樂劇」亦有同一問題,兩者均是「正劇以外」無以名之的產品,但名字又未能包括所有可能,《愛是雪》和任何「正劇」相比,都一樣「正」,所以它得獎的類別如叫「喜劇/鬧劇/獨腳戲」才較合適,但如此類推,「正劇以外」這類別的名稱,會變得越來越長。

近幾年獨腳戲看得不少,尤其是女演員,各種演繹主角以外角色的技巧各有千秋,邵美君「一人分飾全世界」,再闖高峯,千變萬化,例如景點給遊客拍照的「真人頭夾公仔身」等,我最欣賞的,卻是反樸歸真,啊雪初遇徐先生一場用的手法,「劇中人」(或是啊雪,或是徐先生) 首先對「隱形」的「對手」說話,然後背向觀眾,用對手聲音回答,因為對手是另一性別,效果很好,不會混淆,但難處和關鍵卻在於「劇中人」背向觀眾以對手聲音說話時,頭頸背如稍有輕微顫動,效果已大打折扣,邵美君就以這「非腹語術的腹語術」,把「對手」呈現在「劇中人」的面見,呈現在觀眾的眼前,單是這一點,最佳女主角已實至名歸。

邵美君這齣獨腳劇跟看過彭秀慧,黄詠詩和朱鳳嫻的都有些不同,是「演」,「寫」分工,但相信她對黄智龍的文本有不少input,而且亦是「合導」,上面提到場刊中黃智龍說〝基本上第二幕是一個全新演出〞,錯過了初演,無從比較,但從場刊中邵美君的話中,也明白不少,重點是「找找自己」,跟據這點推想,今次這個〝改頭換面〞的第二幕裡,《三人行》很可能是新加上去,若是如此,加得好!原本的愛情故事中加點佛洛伊德味道,更是耐看。

看過邵美君的戲,單是去年,已有《廚師J與待應F》,七位導演眼中的40@2012》,開關係》,玩偶之家》,狂情》,香港式離婚》。越「追朔」下去,越覺得她確是飾演過「全世界」,且看本世紀初的兩三年,有「中英」《女大不中留》Hobson's Choice 裡〝三張兼過咗廟〞的大女兒何美娟,「春天舞台」《年年有今日》裡只出現了兩分鐘已笑死人冇命賠的接生婆九姑,「新域」《龍頭》裡珠三角小鎮〝手托孩子好悲傷,兩個女兒沒有娘〞的老闆娘,「演戲家族」《K城》裡因為一封信隻身來到K城的女孩子Forget-me-not,及「劇場組合」和「新域」合作的《虎鶴雙形》裡漫話式武林人物好彩等等。

長繫我心

很高興見到「春天舞台」這大家庭裡又增一名成員:青年春天劇團。看焦媛自一九九七《窈窕淑女》(大眾回憶網誌No.1*)開始,已十六年多,到今天她演少女角色仍輕而易舉,《長繫我心》裡演的卻是中年的母親,本劇的六個女性中有四個是五,六十歲,但年紀不只是一個數字,在富裕的美國城市,比較例如賴聲川《紅色的天空》筆下的貧困的老人院,是兩個世界。又例如《寒江釣雪(網誌23) 廖安麗演唐雪卿,由廿歲未到開始的青春少艾,到了垂垂老態,其實卻還未到五十,這全是健康狀況和心境問題,如果「青年春天」的演員為《長繫我心》的角色過份扮老,反而不妙,她們自然沒有。

「跳」到上世紀北美,Steel Magnolia 舞台劇面世時先經過 Off-Broadway這試金石,才榮登百老匯。1989拍成電影 (作者自己改寫的劇本) 時卻粒粒巨星:最紅的一個當時仍未上位,就是演ShelbyJulia Roberts,但憑這套戲,她已取得最佳女配角金球獎,及Oscar提名;演神台貓屎Ouiser的是頂級巨星Shirley MacLaine;同樣〝巨〞(in more ways than two) 的是鄉謠一姐Dolly Parton,演善解人意的髮廊老闆娘Truvy;這齣雖是群戲,但如定要說一個主角,便應該是感情戲最吃重的M’LynnSally Field演這戲時,已是兩屆Oscar影后;演劇中年紀最大的Clairee是真實年紀亦是最大的Olympia Dukakia,她拍片無數,亦擁有Oscar最佳女配角獎;六人中較弱的是演AnnelleDaryl Hannah,最叫人難忘的,不是什麼大獎,而是Kill Bill裡打得眼球也掉了出來的女殺手!

「跳」回此時此地,半年前已留意《長繫我心》,列為必看,劇目是原因之一,雖然連電影版都未看過,但已久仰大名。另一主要原因,是宣傳單張上六個演員都在這博客上一次或多次出現,焦媛不用說,其他有李趣慧的《瘋狂夜宴搞偷情》(網誌34)麥智鈞的《一樹梨花壓海棠》(網誌33) 梁翠珊的《女帝奇英傳》(網誌35),阮煒楹的《聖訴》(網誌49)馮兆珊的《金鎖記》(網誌22),這些未必是她們心中的代表作,只是寫這「随想」網誌時印象較深。最初的宣傳單張是文瑞興,後來可能因為和《頂頭鎚》撞期,馮兆姍補上。

用粵語演Steel Magnolia困難不少,首先,故事的主人翁是美國的Southern Belle,劇名點題的正是她們外柔內剛的特殊性格,鋼的白蘭花,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亂世佳人》裡給慧雲李演活了的Scarlet O’Hara,那iconic的生命力,結尾時一句劃龍點睛的tomorrow is another day已表現無遺。這劇原著英語演出,就算對英語為母語的演員,也是個挑戰,因為Louisiana Southern Drawl絕不易掌握,轉成粵語雖然解決了這難題,但也失去了一些獨特的韻味。而且,這劇一大特色如Roger Ebert說:The principal pleasure of the movie is in the ensemble of the actresses, as they trade one-liners and zingers”,因為語言結構和運用的不同,某程度的lost in translation 是在所難免。

這劇還有一個美麗的靈魂。正如「新文化運動」的訪問中傅月美說,在温馨會心微笑裡,使觀眾感受到友情的可貴**。亦敢作敢為,三幕輕鬆喜劇後,第四幕轉成感人的悲劇,而像May 姐場刋裡說,縱使漫天風雨裡,仍能夠以幽默,真誠,和希望收結。「青年春天劇團」在漫天風雨裡,能找來這麼好的劇本,這麼好的導演,這麼好的卞士和觀眾分享,值得熱列鼓掌!

舞步青雲

購票的原因之一是海報上的四個名字:姚詠芝,張國穎,施標信,譚芷翎 (場刊「角色表」次序),看完後已立刻多了好幾個以後會記得的名字,sorry導演,這仍不是全部每一個演員,但我會繼續努力。

第一次看A Chorus Line1985在多倫多Limelight Dinner Theatre,享用晚餐後繼續看劇自然好,但現場環境和設施,跟正規劇場頗有一段距離,今次能欣賞到「劇場空間」的大型製作,才算真正看過。

剛進塲已聽到飄忽靈動,練習中的管樂,走近台前入座,喜見「成個」orchestra pit精神一振,是「Joyeux Winds」。台上熱身的「群舞員」越來越多,七彩繽紛盡現眼前,一開場,便是余振球RTHK「新文化運動」的訪問中提醒觀眾不要遲到的二十分鐘勁舞,台上台下都全情投入了!

A Chorus Line》中的〝chorus〞乍看似是指合唱,更貼切的解讀是源自古希臘劇場的一群沒有個人身份的演員,作用是烘雲托月。這劇中一班遴選者的共同語言是舞,歌卻不是人人皆能,甚至有個五音不全的Kristine。《舞步青雲》這劇名神來之筆,劈頭點出舞的地位,同時又借了「平步青雲」這句熟悉的成語,說遴選者中一些人的心態,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如此,但面目糢糊的chorus line已漸漸浮現出一個個不同的身份。最後返璞歸真,提昇至一個更高境界:到需要時,又再融和到 a homogeneous, non-individualised group of performers〞的 chorus line

以下是如假包換,名副其實的〝随想〞
l   Video 用得好妙,既填了眾演員換上黃金戰衣的時間,又讓觀眾認識真正的演員
l   〝沒什麼後悔〞填得真好,捕捉到〝kiss today goodbye〞背後的洒脫味道
l   服裝設計全部讚賞,尤其是Zach的,把這中心人物的秀氣和霸氣同時展現
l   PaulZach訴說童年苦况時全場鴉雀無聲,感人之處可見
l   上面提過的「新文化運動」的訪問中余振球和姚詠芝詳細解說這戲中不少極快而音色又不明顯的歌,化成了粵語,更難上加難,排練時目標是要達到〝粒粒字都清楚〞,絕對值得致敬。

Chorus line 的寫照,亦是舞台劇演員的寫照,余振球謝幕時語重深長:〝香港不是只有劉德華 (etc..etc),希望觀眾能記住台上每一位演員的名字〞。我去年看了四十八齣話劇,每次散場後都是這個問題,萬難之中,話劇工作者為什堅持不放棄?答案不是沒有,但今次A Chorus Line歌詞中找到說得最好的:
Won't forgetcan't regretwhat I did for love


五句鐘長劇這壯舉,記憶中有《如夢之夢》和《伴我同行》。前者錯過了,後者情况稍有不同,是原劇面世多年後才出現下部,而上部則同時重演,雖然換上了陸昕演少女程文輝確有吸引力,但終於沒有重看,只看了有延展性的劉雅麗演中年程文輝。

《朝》分為十二場,每場裡還有不少「小場」,演員出入頻繁,熄燈位卻不採用慣常的全黑,台上雖然暗,觀眾仍能夠清楚地看見演員站起來 (如果剛演過一場是坐着演出,甚至是臥在地上死去了),走回後台。對這處理方法不大明白,心想可能是這情况實在很多,擔心發生意外,如此亦無可厚非,但屢次看見演員在眼前從角色變回演員走回台後,對劇力不免削弱。

這次難得的壯舉的熱誠和努力,一開場已感受到,音響的水準的高,使人立時想到電影院中開場前DOLBY或其他專業音响系統的示範。佈景和服裝設計亦是專業水準,西灣河不是特別大的舞台利用得恰到好處,服裝亦叫人看得很舒服,兩者都成功地配合劇情。

上部的逆向敍事用得很好,一場場的扣下去 (回去),把觀眾緊緊吸住,猶其是婚禮一場最後的幾句話的深意(〝眼前人〞等等),在下一場佛寺初遇 (其實已是再遇) 才顯露,實在賞心悅目。這種敍事手演在舞台劇上記憶中似乎只有在《背判》(網誌33) 看過,本土電影有岸西的小品《親密》* (2008) ,外語有兩部法國片:Irreversible and 5x2 *。這幾部作品雖然都是用逆向敍事的手法,但各異其趣,Irreversible裡觀眾看到人生可以毫無因由的如此殘酷,《親密》和5x2是描寫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微妙轉變,《朝》看到的是形而上的因果。

演員組合亦是上品,朱栢康知名度雖稍遜朱柏謙,但自《雪后》(網誌11) 已看了他不少演出,能看到Rensen Jo糊塗以外的合作,亦屬快事,黃呈欣看得不算多也不算少,今次特別喜歡她豐富時代感「紅帽子」的造型,黄兆輝自《灰闌》(網誌28)起,已是一個我很欣賞的演員,袁富華和高繼祥兩位〝老戲骨〞使這戲生色不少,「新發現」則有劉俊謙。四個「香兒」的小朋友十分精彩,特別是王姿婷。

Rensen的預告,已明白上,下部之間沒有义燒飯送: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